正在加紧建设中的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西海全媒体记者 李增平 通讯员 田青林 摄
7月底,记者来到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镇,探访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还未到施工现场,就看见新修建的山路上来来往往的施工车辆忙碌不停。蔚蓝的天空下,坐落在山坳处的生活垃圾焚烧主体建筑和生活区建筑物已拔地而起,多台施工机械轰鸣作业,施工人员穿梭操作,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中,西宁市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总工程师曹辉阳边带领记者参观边介绍:“我们正在建造一个每天能消化3000吨生活垃圾的‘胃’,项目投运后西宁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将统一被运到这里焚烧转化为电能,点亮千家万户。这座现代化的生活垃圾处理厂,未来将打造成为青海省的环保科普教育基地。”
“垃圾清运车从通道进入厂房后,首先到达的是垃圾接收及贮存系统,最高的那层则是垃圾焚烧系统,侧边的建筑是发电系统及办公区域,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生活区。”站在已经建成的生活区,可以直观地看到整个垃圾焚烧主体建筑的主要功能分布结构。曹辉阳介绍,目前正在抓紧建设主体结构,完工后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将打造成为花园式厂区,既能“吞”得下城市生活垃圾,也能在这里感受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通过介绍,记者了解到,生活垃圾在运输至厂房后,经称重计量、分拣后,卸入封闭式垃圾池内,由垃圾抓斗送入焚烧炉内燃烧。进炉后,经过推料器、干燥段、燃烧段和燃烬段所构成的炉床有效地焚化。通过这一整套的生产工艺,将日常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变成生活所需的电能。
“按照每天30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量计算,每天的发电量在150万千瓦时,按照城市居民户日常用电每天10千瓦时计算,能满足15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量。”曹辉阳说,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设计建设4条日处理能力750吨的机械炉排焚烧炉生产线,年发电量可达4.59亿千瓦时。
除了产生电能以外,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炉渣也将被再次利用,最终进厂的垃圾中仅有3%的飞灰需进行填埋处理。
“100吨的垃圾进入燃烧炉后,80%已经燃尽,剩余20%,分别是17%炉渣和3%飞灰,炉渣将经资源综合利用制作成环保砖、建筑辅料等,飞灰将通过再次处理达到国家填埋标准后进行填埋。”曹辉阳说。
近年来,西宁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传统垃圾填埋处理能力日趋饱和,在土地占用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成为替代垃圾填埋的环保处理方式。
为缓解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处理压力,西宁市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经反复论证,于2020年引入社会资本方,计划建设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一座配套飞灰填埋场。
作为全省第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目前,西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主体建筑已建设完毕,垃圾焚烧设备正陆续安装,预计今年9月底具备接收西宁市生活垃圾条件,10月底第一条垃圾焚烧线具备试运行能力。
随着全省首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的落地建成,将彻底改变西宁市以往填埋式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我们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将在这里浴火重生,变废为宝,对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强生活废弃物控制与管理,实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起到积极作用。
相关新闻
西宁5个社区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今年,西宁市政府工作报告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作为加快打造高原“洁净”城市的重要内容。7月26日,西海全媒体记者从西宁市城市管理局获悉,西宁市5个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涉及居民29331户。
2018年,西宁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经过几年努力,西宁市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建成,相关规章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餐厨垃圾定时、定点、定线路的公交化“西宁模式”持续在全国领跑。
今年,为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紧密衔接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打造以社区为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西宁市选定城东区梨园社区,城中区解放路社区,城西区科普路社区、海湖广场社区及城北区海湖桥西社区所属73个居民小区、75个公共机构,29331户居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
创建工作分四个阶段推进,通过入户宣传、撤桶并点、桶边督导、定时定点投放等具体措施,培养居民分类意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西宁市各区组织相关办事处、社区、城管人员、基层党组织、志愿者队伍、物业公司及业委会等1000余人,分组入户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宣传。
通过创建,西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分类类别全覆盖、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全覆盖的目标。到年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内居民小区100%覆盖,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公共机构100%覆盖,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不低于95%,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70%以上。与此同时,西宁市将进一步扩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范围,确保年底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居民示范户数覆盖率累计达到20%以上。
相关链接
多个生活垃圾末端项目开工或建成
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的同时,西宁市瞄准“回收利用率更高”的方向,尽最大努力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今年将有多个生活垃圾末端项目开工或建成。
数据显示,2021年,西宁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为2500多吨,近十年全市垃圾清运量年均增长8%,给环境保护和城市运行带来很大压力。今年,控制垃圾增量时,西宁市抓住全程分类关键环节,开展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工作,做到上中下游、前中末端齐发力。
其中,在夯实末端上,可回收物方面,城东区、城北区与辖区原有物资回收企业合作,分别挂牌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分拣中心;城中区规划在谢家寨村新建1座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的大型垃圾分拣中心,目前已完成前期工作;城西区生活垃圾分类分拣中心预计9月竣工验收;甘河静脉产业园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争取年内开工建设。
餐厨垃圾方面,10月底前将建成日处理能力3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并完成调试运行,明年6月日处理能力将增容至每日400吨。
有害垃圾方面,生态环境部门将统筹规划提升有害垃圾处理企业的处理能力,“两废”中心扩能项目将于12月底完工,日处理能力将由现在的20吨提升至40吨,确保有害垃圾暂存、运输、处置依法依规,“应收尽收、应处尽处”。
其他垃圾方面,今年10月,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将投入调试运行,初步实现主城区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