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小动物吃得少、爱干净,产出的麝香1克就能卖600元,真正为我们这山沟沟里的小村庄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日前,在洋县茅坪镇朝阳村的陕西洋县林麝特种养殖基地内,饲养员王德刚一边忙着给林麝调制饲料,一边介绍说。
茅坪镇朝阳村位于洋县东北部山麓,林地资源丰富。陕西洋县林麝特种养殖有限公司在朝阳村投资建设了林下人工圈养林麝基地,一期投资3000余万元。如今,该基地占地面积130亩,养殖林麝320余只,年产子麝近百只,每只售价达3万元。同时,一只成年雄麝年均能取15到18克左右的麝香,每克售价约600元,被誉为“软黄金”。2022年,该基地实现产值7000多万元,吸纳务工人员30人,月均工资2000元;从附近收购约40万元的各类绿色叶片类饲料,带动当地50余户群众增收。
“以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在外打拼,顾不上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现在,我在家门口就有班上,每月的工资比去外面打工还多,家里的老人孩子也照顾上了,多亏了村里的这个林麝养殖基地。”在基地内务工的村民说。
“2023年,我们将加快基地二期项目建设,建成后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与有条件、有意愿养殖林麝的农户签订协议,向他们提供林麝种源和技术支持,同时保障回收麝香和幼麝,帮助农户发展林麝产业。这个项目预计年产值1.2亿元,可实现利税144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70余个。”陕西洋县林麝特种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鹏说。
依靠林下经济走上致富路的还有洋县磨子桥镇二龙村的村民。走进洋县磨子桥镇二龙村香菇大棚种植基地,菌棒层层叠叠,香菇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已经成熟的香菇。
“去年,我们放弃了传统的地面种植一层香菇的老方法,改良为立体6层种植,不仅香菇产量倍增,还方便管理和采摘。”正在大棚内采摘香菇的村民说。
据了解,二龙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累计投资450余万元,建成了长达3公里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园区内建有出菇大棚56个、接种棚18个、保鲜库4个,并注册了“春雾山”“鹤韵”等香菇商标。“如今,香菇已逐步撑起了二龙村强村富民的‘致富伞’,今年我们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60余万元,分红32万元。”基地负责人陈金国说。
“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洋县坚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不断壮大林下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在县域内的北部山区,以种植苗木花卉和林下养殖土蜂、土鸡等为主;在汉江过境段水量充足的丘陵和平川区,以油用牡丹、中药材、食用菌等种植为主。”洋县林业局工作人员说。
在不断拓宽林下种植养殖产业的同时,洋县结合“双招双引”,加快推进林下经济跨越式发展,推动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转化。
在2023年中国森林食品交易博览会(深圳站)上,洋县展位共接待各类客商和顾客360余人次,累计线上签订意向合作商家4家、线下2家。“洋县的林产品品质优良、种类丰富,我和展销方已经互留了联系方式,之后会持续关注,积极对接销售相关产品。”来自疆禾农礼(深圳)科技管理有限公司的电商负责人付德江说。
近年来,洋县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县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实际,建立“林业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林下经济+基地+农户”的模式,持续加快推进现代绿色林业产业发展,为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生态宜居洋县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洋县已建立林业企业(合作社)60多户,以苗木花卉、油用牡丹、中药材、林蜂、林菌等为主导,全县林下经济产业面积约16万亩,年产值达11.2亿元。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