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9-04
当前位置: 首页 > 土壤修复 >

科学治沙: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来源: 网络   浏览量:9029次   会员投稿
2022-12-14 15:07:00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

2021年6月17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为“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工作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目前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面积以年均2424平方公里、1980平方公里、3860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续缩减,沙区和岩溶地区生态状况整体好转,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北京:曾经的荒漠化边缘城市华丽转身

在北京,曾经的荒漠化边缘城市实现了华丽转身,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的壮美画卷正在京华大地徐徐展开。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的林木覆盖率仅有1.3%。五十年代全市年均沙尘天气达26天。‘每当风沙起,处处毁庄稼’和‘白天二两土,晚上还要补’这样的顺口溜,正是彼时北京生态的真实写照。”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胡俊说。

面对着脆弱的绿化家底,北京开始了植树播绿斗风沙的艰苦战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陆续开展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农田林网、重点风沙危害区绿化造林等工程,大规模防沙治沙,成效明显。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作为一项专门遏制风沙危害的国家级生态工程,于2000年6月份启动,门头沟等7个区被纳入工程范围,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综合施策斗风沙。据统计,两期工程至今已累计完成896万亩造林营林任务。从2012年开始的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突出利用废弃砂石坑、荒滩荒地造林绿化,在五大风沙危害区加大生态修复力度,营造具有防风固沙、景观游憩等多功能森林25.3万亩,使五大风沙危害区得到彻底的治理。”胡俊说。

大片的绿色压制了肆虐的风沙,北京的沙尘天气显著减少。据北京观象台统计,上世纪50年代北京沙尘最为严重,沙尘每年多达26天。近年来这一数字更是降至3天。

库布其:植被覆盖度由3%增长到了53%

内蒙古自治区采取了支持治沙龙头企业市场化、产业化治理沙漠的策略,其中亿利集团在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的创新实践令人眼前一亮。

“库布其沙漠位于黄河几字弯的南岸,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曾经长期危害黄河流域及中国北方生态安全。30多年来亿利集团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自主研发了微创气流植树、迎风坡造林、甘草平移种植等技术,辅以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和飞播造林,植被覆盖度由3%增长到了53%。库布其流沙不再阻断黄河,沙尘暴天气减少了90%。”亿利库布其生态事业集团生态修复组组长常朝晖说。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显示,库布其沙漠有效治理、绿化面积超过6000平方公里,带动10.2万人摆脱贫困。

“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治理,目前库布其沙漠亿利治理区已建成了200多万亩的沙峰碳汇林。2020年,我们在沿黄河流域的库布其沙漠等启动治沙碳汇林项目,计划利用五年时间完成治理沙漠100万亩、种植1亿棵树的治沙碳汇林。截至2021年5月,已经在几大沙漠种植各类树木3000万株。同时,通过推广库布其模式和技术我们承接了内蒙古科尔沁沙地1亿棵树工程技术服务。”常朝晖说。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工作将科学绿化要求贯穿防治、监管全过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科技创新,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和机制,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推广成熟适用的治理技术和模式,加强对科学防治重难点问题的研究。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 精彩推荐
  • 东北虎豹等极度濒危物种在吉林实现种群恢复性增长东北虎豹等极度濒危物种在吉林实现种
  • 全球最大锂资源一体化利用项目开工 ​全球最大锂资源一体化利用项目开工
  • 华新环保:网上定价发行中签率为0.0285734496%华新环保:网上定价发行中签率为0.
  • 治水“下半场”:不鼓励各地追求过高的优良水体比例治水“下半场”:不鼓励各地追求过高
  • 清华大学施汉昌:水中微量污染物与生物传感技术的发展清华大学施汉昌:水中微量污染物与生
  • 福州:河湖长治久清 海绵全域铺开福州:河湖长治久清 海绵全域铺开
  • 要闻推荐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