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9-04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资讯 >

理想汽车的“偏执”:把安全卷到极致!

来源: 中国网   浏览量:5577次   
2025-08-01 17:23:09

汽车安全往往被视为“底线”,但对理想汽车而言,安全是“生命线”。作为专注家庭用户的豪华汽车品牌,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多次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安全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加速演进的今天,汽车安全已从单一的碰撞防护升级为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工程。7月下旬,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与理想汽车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及标准法规研讨会”在江苏常州落下帷幕。这场以“未来场景乘员保护”为核心的会议上,中汽中心标准院和理想汽车共同启动“智行守护:面向未来场景的汽车乘员保护创新技术及标准共性研究平台”,同时发布《智行安全:中国汽车安全部件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图书,旨在引领面向未来场景的乘员保护创新技术与共性标准研究高地建设,其建设对我国汽车产业安全发展格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理想汽车研发运营副总裁廖孟军表示:“我国汽车安全标准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汽车安全标准体系。未来,理想汽车将与中汽中心标准院紧密协同,积极探索主被动融合前瞻技术研究,致力于为行业安全水平的不断提升贡献理想力量。”

安全预算无需审:理想造车,安全第一优先级

理想汽车对安全的“执念”,首先体现在对安全配置的“无差别对待”上。不同于部分传统豪华品牌将安全气囊作为划分车型等级的工具,理想全系车型均标配9个安全气囊,从根源上杜绝“安全配置歧视”。以理想MEGA为例,其气帘保压时间长达36秒,是国家法规要求的6倍,即便在连续翻滚的极端工况下,也能有效避免二次碰撞对乘员的伤害。

这种“安全至上”的理念更贯穿于研发全流程。在理想汽车内部,有一条特殊的预算审批规则:任何与安全相关的费用,无需CEO亲自审批即可直接通过。李想在今年5月与央视新闻的直播中曾直言:“理想的产品主张是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其中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这种自上而下的认知统一,让安全成为理想造车的“第一优先级”。

理想汽车在安全技术研发上更是不设上限。从车身结构到约束系统,从碰撞测试到救援机制,每一个环节都以“不发生任何可预防的伤害”为目标,这让理想在安全成绩上交出了“学霸级”答卷:全系车型斩获C-IASI碰撞测试最高评价,C-NCAP测评均获五星,实现主流碰撞安全评级“大满贯”。

理想汽车的安全实力,绝非停留在碰撞测试的成绩单上,而是体现在对真实用户场景的极致覆盖。在行业平均仅50余项公开测试场景的背景下,理想汽车建立了超过100项整车碰撞测试的企业标准,数量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更关键的是,这些测试不仅“数量多”,更“维度全”。

传统碰撞测试多聚焦前排防护,而理想将场景延伸至全车——侧面柱碰撞测试不仅覆盖前排,更扩展至车身全侧面,只因“二排、三排坐的是家里的老人、孩子”。在极限真实的用户场景上,理想汽车构建了超级碰撞工况体系,全面覆盖行车安全、碰撞安全、救援安全、火灾安全等多维度。在极限工况上,理想更是突破行业常规:美标90公里正面碰撞、60公里侧面碰撞、110公里超高速追尾,甚至全场景翻滚测试,确保每一款车型、每一个座位都能承受“魔鬼考验”。

从“优等生”到“出题人”:中国汽车安全标准走向全球

当下,汽车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新能源汽车重量增加带来更大碰撞动能,辅助驾驶普及改变人机交互模式。在此背景下,传统被动安全标准已难以覆盖未来场景,亟需构建更具前瞻性的技术体系与标准框架。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重要一员,理想汽车持续推进安全技术的前瞻研发,已深度参与智能化、电动化及安全等领域近百项国家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理想汽车承担了车用AI、撞后救援、零重力座椅等标准体系的预研工作,力求将每一次技术创新转化为行业共识。以碰后救援为例,理想汽车的碰后救援功能要求高达40项,比欧、美及国内通用标准多出一倍还多。除了提供车辆定位和基本信息,还能提供具体碰撞场景、车内乘员信息等,帮助救援人员迅速响应。碰撞后车辆可在1秒内将高压电降至安全水平,并确保灯光警示和车门解锁,避免二次事故和方便救援。碰撞后第一时间车门即可解锁,门把手能顺利弹出,理想汽车在所有碰撞事故中保持着零车门解锁异常的记录。

同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乘员保护也面临诸多全新挑战:乘员可能脱离传统驾驶姿态,碰撞场景更复杂,对防护的“及时性”与“精准性”要求更高。对此,理想汽车早已超前布局“主被动融合”技术,突破传统安全的边界。

传统被动安全系统是“事故后被动响应”,而理想的“自适应防护系统”则实现了“事故前主动预判”。通过整合雷达、摄像头等环境感知设备的数据,结合车辆动态信息与乘员体型、坐姿等状态,系统依托实时算法精准预测碰撞风险与类型,在毫秒级时间内做出响应:根据撞击角度调节气囊刚度,依据乘员体重调整安全带预紧力,甚至通过座椅姿态调整降低伤害风险。这种“主动防御”思维,让安全从“被动承受”转向“主动规避”。

此外,理想汽车与中汽中心标准院及各类行业机构建立常态化协同机制,探索主被动融合前瞻技术研究,致力将“中国方案”持续转化为“国际标准”。正如廖孟军所言:“我们要将‘中国智慧’注入全球安全技术高地,让世界看到中国汽车的安全实力。”

从2015年诞生到现在,理想汽车用十年时间,攒下了超过130万个家庭的信任,这份信任是基于理想汽车对安全死磕到底的“偏执”追求。正如李想所说:“我们造的每一辆车,都必须把‘不发生任何可预防的伤害’作为终极目标。”这既是对千万家庭的安全守护,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向全球发出的安全宣言。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 精彩推荐
  • 东北虎豹等极度濒危物种在吉林实现种群恢复性增长东北虎豹等极度濒危物种在吉林实现种
  • 全球最大锂资源一体化利用项目开工 ​全球最大锂资源一体化利用项目开工
  • 华新环保:网上定价发行中签率为0.0285734496%华新环保:网上定价发行中签率为0.
  • 治水“下半场”:不鼓励各地追求过高的优良水体比例治水“下半场”:不鼓励各地追求过高
  • 清华大学施汉昌:水中微量污染物与生物传感技术的发展清华大学施汉昌:水中微量污染物与生
  • 福州:河湖长治久清 海绵全域铺开福州:河湖长治久清 海绵全域铺开
  • 要闻推荐
  • 图片新闻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