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环境部《2023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数据,2023 年,全国重点调查工业企业共17.9万家,其中,有废水污染物产生或排放的企业8.3万家,有废气污染物产生或排放的企业15.万家,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的企业12.6万家,有工业危险废物产生的企业10.6万家。聚焦废水处理方面,2017-2023年,中国的工业废水处理能力由1.80.0亿吨/日增长至1.87亿吨/日,年复合增长率为0.8%。2024年,中国工业废水处理能力将达到1.93亿吨/日,预计到2028年,中国的工业废水处理能力将达到2.09亿吨/日,2023-2027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

工业废水处理需求与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息息相关,其中,高浓度难降解含盐废水集中在石油化工、制药、纺织印染、食品加工、金属加工、新能源材料等行业领域。尽管近年来我国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绿色制造逐步转型,纺织印染与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废水排放有所收窄,但新能源材料与制药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工艺流程中的高浓度南降解含盐废水处理需求仍处于上升期。
高浓度难降解含盐废水主要指工业排放的同时具备 “高污染物浓度、难生物降解、高含盐量”特征的废水,可通过专用设备组合与集成化流程,实现污染物深度去除与资源回收,从而解决常规处理技术无法达标或成本过高的难题,兼具环保达标与资源循环双重价值。该类设备及系统的核心处理需求是破解有机物难降解特性与分离高盐组分,同时需应对水质波动大、毒性强等问题,因此处理设备及系统多以 “预处理 + 脱盐 + 深度处理” 的组合工艺为主,各环节设备功能明确且协同配合。其中,预处理的核心目标是降低 COD、去除毒性物质、减少悬浮物,避免后续脱盐设备(如膜、蒸发器)堵塞或损坏;脱盐是处理高盐废水的核心环节,需根据废水含盐量(TDS)选择设备,主流技术分为“膜分离类”和“蒸发结晶类”。实际工程中,单一设备无法满足处理需求,需通过“预处理→脱盐→深度处理”的系统集成,形成针对性解决方案,包括达标排放系统和零排放系统等。
据专家调研数据,2023年我国高浓度难降解含盐废水深度处理装备及系统市场规模约占工业废水处理市场规模的5.8%,2024及2025年有望小幅下降至5.5%水平,按中研网预计,2023至2025年,我国工业废水市场规模分别为272亿、313亿、360亿。按照市场份额占比折算,2023至2025年,我国高浓度难降解含盐废水深度处理装备及系统市场规模约为15.8亿、17.2亿元、19.8亿元。

图1 2023-2025(E)我国高浓度难降解含盐废水深度处理装备及系统市场规模(亿)
当前,我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已进入“政策-技术-市场”协同驱动的新阶段,深度处理、智能化系统及零排放技术将主导市场。企业需聚焦细分领域建立技术壁垒,同时把握 “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金融与国际合作机遇。未来五年,行业将呈现“技术迭代加速、资源价值凸显、区域梯度发展”的特征,具备核心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